更新时间: 浏览次数:246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邓子梁指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努力在公平开放贸易框架下,制定产业和对外经济政策并与世界各国开展互惠贸易。中国制造了物美价廉的产品,提高了进口国的购买能力并帮助其遏制通货膨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全球买,全球卖,有力推动其他国家经济发展。
最近两起企业补税事件引起市场关注。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跟多位省级、市级税务人士交流得知,目前并没有全国性查税部署。一些地方根据当地税收大数据风险提示等对个别企业查税,是日常工作,也是税务部门正常履职。毕竟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社会保险费和有关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发现偷逃税、少缴税行为,理应依法制止,否则就是渎职。(第一财经)
在产业链上游,洽洽食品不仅在新疆、内蒙、甘肃等地打造超100万亩坚果原料种植基地,创新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田间地头的质量管控,更随全球化战略将原料版图拓展至澳洲、美洲等世界坚果优质产区,建立全球优质原料直采网络。
“企业减少甚至停止自美能源进口对我国内能源供应没有影响”,这背后是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年产量连续八年每年增量超过百亿立方米,煤炭储量和产能充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接近总装机的60%。
西安4月28日电 (记者 李纯)“本次会议是上合组织持续推进卫生领域深度合作的重要一步,再次印证了我们共同守护民众健康的坚定承诺,以及拓展务实合作、共享先进经验的决心。”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八次卫生部长会议上,上合组织秘书长叶尔梅克巴耶夫如是说。
基本面表现出色的同时,五粮液加大投资者回报力度。2025年1月22日,公司实施近20年来首次中期现金分红,分红总额100亿元。公告显示,2024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现金31.69元(含税),分配现金123.01亿元,叠加前次中期分红100亿元,2024年分红总额达223亿元,分红率70%。
当前,外贸企业对美出口遇到很多困难,“三增三减”助其渡过难关。“三增”即政府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支持,保险机构增加内贸险支持。“三减”即推动减免困难企业的房屋租金、展位费、流量费,降低外贸企业内销成本。
农业农村部派出3个由司局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和7个科技小分队,赴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7省,指导各地做好抗旱准备和应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夏收夏播。
下达今年第二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建立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指导限购城市针对长期摇号家庭和无车家庭等重点群体定向增发购车指标等一系列举措,让老百姓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孙英介绍说,2024年,山东省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涉讼主体身份日益多元,劳动者从普通城镇职工逐渐向公司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在校大学生、新生代农民工、网络主播等群体延伸。用人单位从中低端制造、建筑施工、仓储物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平台经济企业等主体扩展。
2024年11月,洽洽食品第十一座生产基地——包头工厂的竣工投产,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产能布局、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原料采摘到加工配送的全流程高效衔接。洽洽食品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构建智慧化生产体系,对原料收购、加工到智慧包装全流程实时数据监控,确保每一颗坚果的品质可追溯;同时通过“透明工厂”直播活动邀请消费者“云参观”种植基地,直观展现坚果从育苗、耕作到采摘的全过程,以开放式沟通搭建起与消费者的信任桥梁。2024年11月29日驻华外交官们参观了“透明工厂”,并对洽洽食品在全产业链建设、智能制造造、品质管控、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社会责任方面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2024年,是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之年,产业新周期、消费新周期等新态势不断交织,演变出多种多样的矛盾。如行业产能增长与需求放缓的矛盾,消费动能不足与价格下行的矛盾,传统渠道与电商平台价格冲突的矛盾,渠道商、终端商数量减少与渠道库存增加的矛盾等。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发展体育经纪人队伍,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限制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定被废止。曾文莉认为,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还有待充分释放。她对已走上职业化道路多年的网球充满希望,认为网球市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此前,我国已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皮肤干细胞、成骨细胞、人骨骼肌卫星细胞等19种细胞和人工血管芯片送上太空,在轨共开展了22项细胞学实验研究,从在轨实验技术、实验模型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一些成果已经服务于大众健康,为探索人类骨质疏松、肌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认知功能下降等健康问题提供研究平台。专家介绍,这次空间站新增加的三项细胞学研究也具备服务大众健康的意义。